由于少子高龄化的进展,日本的人口结构正迎来巨大的转变期。总人口预计将从2020年的约1亿2615万人减少到2070年的约8700万人,其中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尤为严重。许多产业领域的人手不足问题日益显著,对外国劳动者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实际上,在日本工作的外国劳动者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24年10月底已超过230万人。
鉴于此情况,日本政府也正在推动促进外国人才引进和留任的政策。“特定技能”制度的创设与扩充,以及研讨技能实习制度并导入“育成就劳”制度等措施,显示外国人才已成为支撑日本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许多企业负责人可能抱有“想聘用外国人才,但手续似乎很复杂”、“不知道需要哪种签证(在留资格)”等烦恼。
本文将针对日本的工作签证制度(允许就业的在留资格制度),从基础知识、主要种类、具体手续、聘用上的注意事项,到最新的动向进行全面解说,提供成功聘用外国人才所需的所有信息。
しゅうろうビザ おすすめのぎょうせいしょし(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就労ビザ おすすめの行政書士(専門家)
けいけんほうふな
経験豊富な
ぎょうせいしょし(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に
行政書士(専門家)に
しゅうろうビザのそうだん・しょるいさくせいをいらい
就労ビザの相談・書類作成を依頼
\詳しくはこちら/
けいけんほうふな
経験豊富な
ぎょうせいしょし(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に
行政書士(専門家)に
しゅうろうビザのそうだん・しょるいさくせいをいらい
就労ビザの相談・書類作成を依頼
\詳しくはこちら/
工作签证与在留资格:首先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
考虑聘用外国人时,首先必须理解“签证(Visa)”与“在留资格(Status of Residence)”的区别。
签证(Visa)是什么?
“签证”是由位于外国的日本大使馆或领事馆核发,证明该外国人的护照有效,且推荐其适合入境日本的文件。这仅是入境推荐,并不保证其在日本的活动内容。
在留资格(Status of Residence)是什么?
“在留资格”是针对计划入境并居留于日本的外国人,将其在日本可从事的活动内容或身份、地位进行分类的许可。这由日本的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入管厅)核发,并规定了在日本的活动范围与期间。
一般所称的“工作签证”,通常是指这些“在留资格”中,允许在日本国内从事有收入活动(就业)的资格。
允许就业的在留资格种类
日本的《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入管法)规定了各式各样的在留资格。允许就业的在留资格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 活动内容无限制的在留资格(基于身份、地位): 如“永住者”、“日本人的配偶者等”、“永住者的配偶者等”、“定住者”等。持有这些在留资格者,原则上可在任何职业或行业就业,不受限制。
- 允许在规定范围内就业的在留资格(基于活动): 本文主要解说的类型,如“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技能”、“特定技能”、“经营・管理”等。这些在留资格仅允许在被许可的特定业务内容或领域内就业。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主要的就业相关在留资格。
【分类别】主要就业相关在留资格详解
在此,我们将解说企业在聘用外国人时经常涉及的代表性就业相关在留资格。
高度专门职(HSP: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
概要
此在留资格旨在积极引进能对日本学术研究或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高度能力的“高度人才”(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活动内容分为“研究活动”、“专门技术活动”、“经营管理活动”三类。
特征:高度人才点数制度
最大特征是“高度人才点数制度”。申请者的学历、工作经历、年收入、年龄、研究实绩、资格、日语能力等项目将被点数化,总分达到70分以上是认定的必要条件。
种类与优惠措施
- 高度专门职1号:在留期间原则上为5年。可享有许多优惠措施,例如允许从事复合性活动、放宽永住许可要求(通常需10年,70分以上缩短为3年,80分以上缩短为1年)、配偶可全职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可携带父母或家政服务人员等。
- 高度专门职2号:以“1号”身份活动3年以上并满足条件者可转换。在留期间变为无限期,活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企业方的留意点
由于年收入对点数影响重大,聘用时可能面临薪资谈判。此外,更新时也需要维持点数。在全球人才竞争中,提供具吸引力的薪酬与职业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技・人・国: Engineer/Specialist in Humanities/International Services)
概要
这是最多外国专业人才取得的代表性就业资格。若从事的业务符合以下三类之一,即可获得许可:
- 技术(Engineer):需具备理学、工学、IT等自然科学领域专业知识・技术的业务(例: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
- 人文知识(Specialist in Humanities):需具备法律、经济、社会学等人文科学领域专业知识的业务(例:企划、销售、市场营销、会计、人事、咨询顾问)。
- 国际业务(International Services):需具备基于外国文化的思维・感受性的业务(例:翻译、口译、语言指导、海外交易、设计师、商品开发)。
重要条件:学历・工作经历与业务的关联性
从事的业务内容与申请者的学历(大学毕业或日本专门学校毕业“专门士”)或实际工作经验之间,必须有密切的关联性,这一点极为重要。例如,大学主修机械工程者从事机械设计,经济学系毕者从事市场营销业务等。关于国际业务,原则上需要3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大学毕业生从事翻译、口译或语言指导相关业务时,则无需此实际工作经验条件。
注意点
单纯劳动(如工厂组装、清洁等)不属于此在留资格的对象。若学历・工作经历与业务的关联性不明确,或职务内容被判断包含过多单纯作业,不被许可的可能性会很高,因此职务说明书的撰写与应聘者经历的确认需谨慎进行。
在留期间
5年、3年、1年或3个月。
企业内转勤 (Intra-company Transferee)
概要
此在留资格适用于外国的日本企业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关联企业等的职员,被调派至日本的相关事业所,在一定期间内从事业务。
活动内容
允许的活动限于“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的范围内(专门性・技术性业务)。
主要条件
- 调职前,在外国的关联企业等处连续1年以上从事符合“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的业务。
- 在日本的报酬,须与日本人从事同等业务时的报酬同等或以上。
- 调职来源与调职目的地的机关之间需有一定程度的资本关系。
特征
与“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不同,大学毕业等学历并非必要条件。着重于调职情况与最近的职务经验。
在留期间
5年、3年、1年或3个月。
经营・管理 (Business Manager)
概要
此在留资格适用于在日本开始经营事业、投资现有事业并参与经营,或从事事业管理的外国人(例:代表董事、董事、部长、分店长等)。
主要条件
- 事业规模: 资本金(出资金)达500万日元以上,或聘用2名以上居住在日本的全职员工。
- 确保事业所: 在日本国内已确保独立的事务所(营业场所)(原则上不接受虚拟办公室)。
- 事业计划: 若为新创事业,需提出具体且具可行性的事业计划书。
- 经营・管理经验: 若担任管理职,通常需要3年以上的经营或管理经验。
注意点
主要活动必须是经营・管理业务,不得以现场作业或单纯劳动为主。更新时,将严格审查事业的持续性(如盈利经营等)及税金、社会保险费的适当缴纳情况。
在留期间
5年、3年、1年、6个月、4个月或3个月。 (补充:4个月的在留期间,特别是在新事业设立的准备阶段(法人设立、事务所合同等)或利用东京都等实施的特定外国人创业支援计划时,可能会被授予。)
技能 (Skilled Labor)
概要
此在留资格适用于从事属于产业上特殊领域且需要熟练技能的外国人。
对象领域范例
外国料理厨师(最常见)、外国特有建筑技术人员、宝石加工师傅、动物训练师、飞行员、运动教练、侍酒师等,仅限于法务省令所规定的特定领域。
重要条件:实际工作经验
各领域规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必须的(例:外国料理厨师原则上需10年以上,泰国料理需5年以上)。着重于长年经验所积累的熟练技能,而非学历。
注意点
仅限于省令所列举的职种,即使类似但未列入清单的职种亦不符合资格。
在留期间
5年、3年、1年或3个月。
特定技能 (SSW: Specified Skilled Worker)
概要
此在留资格于2019年创设,旨在在國內人才确保困难的特定产业领域,引进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且能立即投入工作的外国人。
种类
- 特定技能1号 (SSW 1)
- 对象:在特定16个领域(见下文)具备相当程度知识・经验技能的外国人。
- 对象领域(2024年现在):介护、大楼清洁、工业制品制造业、建筑、造船・舶用工业、汽车维修、航空、住宿、农业、渔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餐饮业、汽车运输业、铁道、林业、木材产业。
- 条件:原则上需通过领域别技能考试与日语能力考试(N4程度等)。若良好修毕技能实习2号者可免除。
- 在留期间:累计上限5年。
- 家属随行:原则上不可。
- 支援:接收机构(雇主)或登录支援机关有义务制定并实施支援计划。
- 特定技能2号 (SSW 2)
- 对象:在**“建筑”、“造船・舶用工业”以及特定技能1号的领域中,除去“介护”、“大楼清洁”、“汽车运输业”、“铁道”、“林业”、“木材产业”后的9个领域(工业制品制造业、汽车维修、航空、住宿、农业、渔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餐饮业),合计11个领域**具备熟练技能的外国人。
- 条件:通过更高阶的技能考试。
- 在留期间:无上限(可更新)。可长期就业。
- 家属随行:可(配偶・子女)。
特征
目的是解决特定领域的人手不足问题,从一开始就以引进劳动者为前提。提供了从1号升级至2号,以及未来取得永住权的途径。
介护 (Care Worker)
概要
此在留资格适用于持有日本国家资格“介护福祉士”的外国人,基于与日本的介护设施等签订的合同,从事介护业务或介护指导。
重要条件
必须持有介护福祉士资格。此资格可通过毕业于日本的培养设施或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国家考试合格取得。
特征
- 在留期间:5年、3年、1年或3个月,更新无限制,可长期居留。
- 家属随行:可(配偶・子女)。
与特定技能“介护”相比,资格要求较高,但在留期间无上限且可携带家属,对于期望成为介护专业职的外国人而言,是个目标在留资格。
【领域别】需求特别高的“介护领域”外国人才
日本的介护领域正面临严重的人手不足,引进外国介护人才是重要的对策。
引进途径
目前主要的引进途径有以下四种:
- EPA(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的介护福祉士候补者。一边就业・研修,一边以通过国家考试为目标(居留期间4年)。
- 在留资格“介护”:持有日本介护福祉士资格的专业职。可长期就业・家属随行。
- 特定技能1号“介护”:技能・日语考试合格者。在留期间累计5年。期间内取得介护福祉士资格即可变更为“介护”资格。
- 技能实习/育成就劳:技能实习制度将被废除,转为以培养特定技能1号水平人才为目的的“育成就劳”制度。原则上3年内学习基础,以取得特定技能1号为目标。
这些途径在条件、在留期间、家属随行可否、职业发展等方面有所不同。
引进现状与课题
以特定技能“介护”为中心,引进人数正在增加,尤其以亚洲国家的年轻族群为主。然而,人才留任方面也存在课题:
- 沟通障碍:日常会话、业务指示、记录撰写、与服务使用者・家属的对话等。
- 文化・价值观差异:工作方式、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等。
- 劳动环境・待遇:长时间劳动、薪资、职业发展不明确等。
- 歧视・骚扰:来自服务使用者或同事的歧视性言行等。
- 孤独感・缺乏商量对象。
企业的措施与支援制度
为促进人才留任,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系统性的日语教育(包含专门用语)。
- 异文化理解研修(包含日本职员)。
- 明确的沟通(使用简明日语、活用多语言工具)。
- 提示职业发展路径与资格取得支援(特别是介护福祉士)。
- 完善咨询体制(导师制度、母语对应)。
- 骚扰对策。
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团体提供的日语学习支援、考试对策、咨询窗口、对接收设施的巡回访问等支援制度也可多加利用。特定技能1号的情况下,也可委托登录支援机关执行支援业务。
聘用外国人的具体手续:从录用到雇用后
聘用外国人才的手续,会因欲聘用的人是在海外还是在日本而有所不同。
步骤一:录用前 – 确认在留资格与是否可就业(最重要!)
在发出录用通知前,务必确认应聘者的在留资格,以及是否可以从事预计的业务。
- 居住在日本者:确认在留卡,检查“在留资格种类”、“在留期间”、“就业限制有无”。
- “永住者”、“日本人的配偶者等”原则上无就业限制。
- “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特定技能”等仅限于许可范围内。
- “留学”、“家族滞在”原则上不可就业,但若有“资格外活动许可”,则可从事每周28小时以内的打工(确认在留卡背面)。
- 就劳资格证明书:聘用居住在日本者时,可选择性地向入管厅申请“就劳资格证明书”。这能让聘用与否的判断更确实,并使更新手续更顺畅。
步骤二:录用决定后 – 明示劳动条件与签订雇用合同
确定录用后,依据劳动基准法,交付载明劳动条件(合同期间、地点、业务内容、时间、休假、薪资、离职等)的“劳动条件通知书”。为了让外国人也能理解,最好附注简明日语或母语翻译。以同样内容签订雇用合同。
步骤三:在留资格手续(向入管厅申请)
情况一:从海外新聘 → 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CoE)交付申请
- 目的:在入境日本前,由日本入管厅审查并证明预定活动符合在留资格条件。
- 申请人:本人、接收机构(企业)职员、行政书士等。多数由企业代理申请。
- 申请地点:管辖企业所在地等的地方入管厅(可在线申请)。
- 时间:签订雇用合同后,尽快办理。审查通常需1至3个月。
- 有效期间:发行日起3个月。需在此期间内入境。
- 必要文件:申请书、照片、企业文件(登记簿誊本、决算书等)、雇用合同、本人的学历・工作经历证明书等(依资格及企业规模而异)。
- 电子CoE: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接收。
情况二:聘用居住在日本者(需变更资格)→ 在留资格变更许可申请
- 对象:例如从“留学”变更为就业资格等,欲从事与目前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时。
- 申请时间:变更事由发生后,于目前在留期间届满前尽快办理。审查通常需1至2个月。
- 申请人・申请地点:与CoE申请相同(可在线申请)。
- 必要文件:申请书、照片、护照・在留卡提示、满足新在留资格条件的文件一套(与CoE申请文件类似)。
- 注意点:在获得许可前,不得开始新的活动。原则上无法从“短期滞在”变更。
情况三:继续雇用 → 在留期间更新许可申请
- 对象:已聘用的外国人,其在留期间即将届满,且欲以相同资格继续雇用时。
- 申请时间:可在在留期间届满日约3个月前开始申请。审查通常需2周至1个月左右(请提早申请)。
- 申请人・申请地点:与变更申请相同(可在线申请)。
- 必要文件:申请书、照片、护照・在留卡提示、在职证明书、住民税的课税・纳税证明书(最近年度份)等。
- 审查重点:是否持续满足在留资格条件、品行是否良好、是否适当履行纳税・社会保险费缴纳义务(滞纳是导致不许可的重大因素)。
在线申请的活用
近年来,CoE交付、变更、更新等申请可通过“在留申请在线系统”进行在线办理。这省去了前往窗口的麻烦,可24小时申请,且有处理期间缩短的趋势。(使用需有My Number卡或事先的用户登录等)。
步骤四:雇用开始后雇主的义务
- 向Hello Work申报(外国人雇用状况申报)
- 参加雇用保险者:在提交资格取得届・丧失届时,追记在留资格等信息。
- 未参加雇用保险者:在雇用或离职的次月月底前,提交“外国人雇用状况届出书”。
- 向入管厅申报
- 中长期在留者接收相关申报:接收开始・结束后14天内。
- 所属(合同)机关相关申报(本人义务,但企业也应提醒):合同结束・缔结后14天内。
- 活动机关相关申报(本人义务):机关名称・所在地变更等后14天内。
- 遵守劳动相关法规:劳动基准法、最低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法等同样适用于外国人。禁止因国籍而歧视。
- 加入社会保险:若满足加入条件,有义务为其加入健康保险、厚生年金、雇用保险、劳灾保险。
怠忽这些义务可能导致罚则,或在员工的在留资格审查中造成不利影响。
聘用外国人的注意事项:在留资格申请不许可理由与合规
要成功聘用外国人,除了手续的正确性外,还必须应对各种课题与风险。
在留资格申请不许可理由
CoE交付、变更、更新不被许可的主要理由包括以下几种:
CoE交付・变更申请的不许可理由
- 申请人方的问题
- 学历・工作经历条件与业务内容不符(特别是技・人・国)
- 业务内容被判断为单纯劳动等
- 过去的在留状况不良(留学时的出席率、资格外活动超时、逾期居留记录、犯罪记录等)
- 申请内容矛盾・虚假
- 符合拒绝登陆事由
- 接收机构(企业)方的问题
- 经营状况不稳定(持续赤字、债务超过等)
- 事业实体不明确、业务量不足
- 雇用条件(报酬与日本人相比过低等)
- 过去的法令违反、税金・社会保险费滞纳
- “经营・管理”资格下未确保事业所、资本金不足等
- 身份相关资格特有的问题
- 配偶签证:对婚姻真实性的质疑、日本配偶的抚养能力不足
- 家族滞在签证:抚养者的收入不足
更新申请的不许可理由
- 未履行公共义务:住民税等税金滞纳・延迟、社会保险费未缴・滞纳(最重要!)
- 活动内容变化・不符:因跳槽等原因,目前业务偏离了许可的活动范围
- 丧失・不稳定的经济基础:失业、低收入、经营恶化等
- 在留状况不良:未从事被许可的活动、违反申报义务、违反法令等
对不许可的应对:首先向入管厅确认理由,若可改善,可在修正・追加文件后重新申请。咨询专家也有效。
聘用外国人时的课题
- 企业方:难以匹配到合适人才、沟通障碍、异文化管理、人才培养・评估困难、管理负担(在留资格、合规)。
- 外国劳动者方:语言障碍、文化适应困难・孤独感、不当劳动条件的风险、歧视・骚扰的风险、缺乏商量对象。
公正的劳动惯例与防止剥削
外国劳动者同样受到日本劳动法规的保护,禁止因国籍而歧视。企业必须彻底执行以下事项:
- 遵守法令(劳动时间、薪资、休假、安全卫生)
- 明确的合同(以能理解的语言说明)
- 安全健全的职场环境(防止骚扰・歧视)
- 完善咨询・申诉处理体制
未来动向与企业应采取的策略:展望未来
外国劳动者政策持续变化中。在此解说今后的主要动向与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2024年以后的主要法规修订・制度变更
从技能实习制度转为育成就劳制度
以往的技能实习制度将被废除,新设**“育成就劳”制度**(相关法律已于2024年6月21日公布)。
- 施行时间: 预计于公布日起3年内施行,具体施行日期未定,但预计在2027年左右。
- 目的转变:从“国际贡献”转为“人才培养与人才确保”。
- 强化与特定技能的连接:原则上3年内培养至特定技能1号水平的人才,以实现顺利过渡。
- 放宽更换雇主/转职:在一定条件下(同一领域、就业1年以上等)允许本人意愿的更换雇主/转职。若有人权侵害等情况,则不受期间限制。
- 入境时日语要求:需具备N5相当或以上能力。
此变更虽有助于保护劳动者权利与构建职业发展路径,但对企业而言,也需要应对人才流失的风险。
特定技能制度的扩充与运用变更
- 对象领域扩大:2024年,特定技能1号新增“汽车运输业”、“铁道”、“林业”、“木材产业”4个领域,总计16个领域。特定技能2号的对象也如上所述扩大至11个领域。
- 介护领域开放居家服务:预计从2025年4月左右起,在一定条件下,特定技能・育成就劳的外国人将可从事居家照护服务。
- 运用方面的变更(2025年4月1日~):
- 定期申报频率变更: 从以往的每季一次改为每年一次申报(自2025年4月1日适用开始)。此外,基于此新制度的首次年度报告(对象期间:2025年4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的提交期间为2026年4月1日至5月31日。
- 定期面谈的在线实施: 若征得本人同意,将可在线进行(首次或发生问题时等除外)。
数字化的进展
在留资格申请的在线化及CoE的电子化,预计今后将持续扩大与推进。
未来的劳动市场与人口动态
未来数十年,日本的人口减少・高龄化将持续,劳动力不足问题预计将更加严重。外国劳动者已不再是暂时性的补充,而是成为日本经济社会长期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对企业的策略性建议
为应对变化并有效活用外国人才,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 适应新制度:理解育成就劳制度及特定技能的变更点,构建考量到培养计划、日语教育、更换雇主/转职可能性的管理体制。
- 强化定着支援:“培养并使其留任”的观点不可或缺。
- 完善入职引导与研修(业务、日语、文化)。
- 明确职业发展路径与支援(支援转换至特定技能2号或专门资格)。
- 营造包容性的职场环境(语言对应、异文化理解、咨询窗口、公正评估、福利厚生)。
- 彻底遵守法规(合规):遵守入管法、劳动法、税法、社会保险相关法规。
- 彻底管理在留资格(掌握种类、期间、活动内容,进行适当手续)。
- 履行各种申报义务(向Hello Work、入管厅)。
- 适当的劳动条件(遵守法令、禁止歧视)。
- 支援适当履行纳税・社会保险(直接关系到员工在留资格的维持)。
- 活用数字工具:活用在线申请,将ICT导入公司内部沟通与业务管理。
- 活用外部资源:必要时,活用人才介绍中介、登录支援机关、律师、行政书士等专家。
总结:迈向外国人聘用的未来
在日本的劳动市场中,外国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政府也通过育成就劳制度及特定技能制度的改革,试图整备有计划且可持续的接收体制。
对企业而言,准确掌握法规制度的变化,确保合规,同时提供能让外国人才安心且长期活跃的包容性环境与职业支援,是未来持续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聘用外国人,已不再仅是单纯的人事策略,而是左右企业未来的经营课题。衷心期盼本文能对贵公司活用外国人才有所助益。